五月是仲夏之時(shí),濕濁雙重,蚊蟲(chóng)活躍,瘟疫泛濫,可謂五毒盡出,因此常有“毒五月”的說(shuō)法。五月為毒月,五日為毒日,五日的中午又為毒時(shí),端午居三毒之端,又稱(chēng)“五月端”。
在醫療水平落后的古代,古人把氣候惡劣的毒五月視若洪水猛獸,并將其與邪魅濁氣相聯(lián)系。于是乎便有了端午插菖蒲劍、懸艾草、貼五毒符、手腕上系“百索”五彩絲線(xiàn),在小兒額前用雄黃酒書(shū)“王”字、焚香藥等習俗,而其中人們最為看重的便是佩戴香囊。